第五百二十二章:全面被动!_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
笔趣阁 > 大明:我,朱棣,开局扬言夺嫡! > 第五百二十二章:全面被动!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五百二十二章:全面被动!

  对农村的参观,一直持续到晚上。

  一行人的晚饭,都是在燕京郊区一个农村。

  晚饭后。

  从村子离开时。

  村长带着村民送行。

  朱棣临上马车时,拉住村长的手,把几枚银币顺势塞到村长手中。

  村长顿时激动,面红耳赤,“王爷,您这不是让俺叫周围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戳脊梁骨嘛!”

  已经上车的朱元璋、朱樉等人纷纷打开车窗,好奇向这边看来。

  朱棣拍了拍村长的手,笑道:“我知道乡亲们的一片心意,可如果,今天我这个当王爷的,下来在村子里白吃白喝白拿,明天,官府派下来公干的官员,也敢这样上行下效,可事实却是,对于下来做事的官员,咱们燕华中枢,都有公干补贴……”

  ……

  “刚开始,他们只是吃点喝点,可如果此风一旦放开,将来他们就敢伸手向你们索要钱财,官员贪不贪,很大程度,其实不是由官员决定的,而是由我们每一个人日常行为举止塑造的风气决定的。”

  “如果你们认为,送点礼,能办成事,是好事,久而久之,咱们燕华的官场必然腐败。”

  “这些年,咱们燕华由退役将士、青年读书人,入村掀起一次次的,民间正风正气改造运动,我相信,大家都对改造的内容很清楚了吧?”

  村长以及周围送行的村民,纷纷点头。

  朱棣笑着继续道:“所以,这个钱你们必须收,也一定要按照正风正气改造内容,每个人以身作则,形成一种良好的民间氛围,如此,咱们燕华的官场风气,才不会败坏。”

  ……

  片刻后,朱棣登上马车。

  “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!王爷再见!”

  在村民的呼喊声中,车队缓缓启动。

  朱元璋、马秀英依旧和朱棣乘坐一辆马车。

  不过,徐妙云却不在了,改而换成了朱标。

  朱标透过车窗,看着身后招手大喊的百姓。

  看着一盏盏路灯亮起,将道路照射的一片通明。

  视线借着路灯的光亮,看向远处,一个小山上,成片成片的果林。

  沼气照明系统、果林、村办工厂……

  这些事情,都不是家庭为单位,小农经济能够办起来的。

  可他今天在老四带领下,走访的十几个燕京郊区农村,却比比皆是。

  甚至,天黑吃饭前,他们还看了一场,有村中青年人,组织起来的蹴鞠比赛。

  几乎每个村子,都有一个球场。

  有的是蹴鞠场。

  有的是一种叫做篮球的球场。

  据说,这种篮球的玩法,是老四发明的。

  他记得,在看这场饭前助兴的球赛时,蓝玉等人严肃凝重,又羡慕的眼神。

  其实,他很清楚,蓝玉这些武将,为什么看到燕华农村青年蹴鞠而羡慕。

  表面上看,这就是普普通通简简单单的竞技游戏。

  搁在中原,老夫子们恐怕都要骂一句玩物丧志。

  可其实不然。

  对燕华深有研究的他很清楚。

  蹴鞠、篮球这些协助性,激烈对抗的竞技游戏,即锻炼了青壮年的体魄。

  同时,也在竞技游戏中,锻炼了青壮劳力的协作配合。

  这都是极好的兵源。

  可以这样说。

  表面看,燕华这些年,陆军几乎没有增加,还是十万出头。

  可其实,只要燕华需要,工厂中,广大农村青壮,迅速集结起来,只要经过简单训练。

  短时间内就能成为一支素质不差,达到及格率的军队。

  就是因,这些燕华提倡的竞技游戏,早已对青壮劳力完成了初步的训导。

  表面看,燕华提倡这些竞技游戏是为了形成一种,全民认同的文化符号,加强凝聚力。

  实则,也达到了寓兵于民的目的。

  这种形式的寓兵于民,相较于,朝廷的卫所制,隋唐时期的府兵制。

  更为宽松。

  更加不容易激起百姓反感。

  相反,通过燕华这些年,每隔两年的选拔赛,每隔五年的总决赛运动会。

  获胜的工厂、乡土村社都能得到,燕华官方颁发的奖杯荣誉,以及税收减免优惠。

  不但不会激起百姓反感。

  相反,人人都乐于参与其中。

  说实话,参观了十几个农村,对他的打击很大。

  燕华的农村,恐怕朝廷的士绅都愿意在此居住吧?

  村容村貌村风,实在是太好了。

  一条条,本村出钱建设的水泥村中道路两旁,一个个干净整洁的院落。

  院落中,栽种一颗芭蕉树、椰子树……

  每当夜晚,院中沼气灯照亮院落。

  读书的孩子们,爬在树冠下的小桌,在明亮灯光照射下,写着作业,偶尔好动的和同窗,亦或是兄弟姐妹打闹几下。

  年长的老人,坐在院子外面,摇着扇子,三三两两小声聊天纳凉。

  从工厂下班回来的青壮劳力。

  或是打打牌,或是去村中的蹴鞠场,休息前,尽情玩一阵子。

  其间。

  村办的养殖场,时不时会传来,牛哞、马嘶、鸡鸣、猪叫声……

  单个家庭做不了这么多事情。

  而一整个村子。

  一群不擅长重体力劳动的女人,如果集中分配,就能完成纺织、养殖鸡鸭猪、以及维持整村环境,并且还能把自己所属家庭的庭院区域,老人小孩照顾好。

  可如果,分散开。

  一个家庭的一个女子,在需要下地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同时。

  就无法很好的完成这么多事情。

  ……

  朱标出神琢磨时。

  车内谁都没说话。

  车队很快驶出三合土村道,进入水泥铺就的永备道路。

  永备道路没有路灯。

  马车前方的电石灯光线,摇曳照射进马车内。

  众人脸上的光影晃动着。

  呜呜呜……

  某刻。

  汽笛轰鸣声,打断了众人思绪。

  朱标、朱元璋、马秀英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。

  黑暗中,一个明亮的光点出现。

  很快,光点渐渐变大。

  嗒嗒嗒……

  相隔一块农田的火车轨道上,刺眼的火车电石灯一晃而过,车轮和铁轨碰撞的有节奏声浪中。

  一列车厢明亮的火车,很快从众人的视线中消失。

  直到火车消失在视线后。

  朱元璋扭头,看向朱棣,率先打破车厢内平静,“老四,修建轨道,占用农田,如何与百姓达成协商?予以的补偿,应该不小吧?”

  朱标也看向朱棣。

  他很清楚,父皇此番来燕华,除了解决他和老四的矛盾。

  另外,就是考察燕华铁路,如果可能的话,和燕华签订老四洪武二十五年,就为朝廷设想,提出的大十字铁路计划。

  他也很想知道,老四燕华,官方主导这么大的基础建设工程,到底投入多大,多么惊人?

  要知道,老四燕华的权力结构,就注定了,无法用官方权威,命令百姓执行。

  而燕华百姓,普遍富裕。

  也绝非三瓜两枣,能打发的了。

  朱棣目视众人全都看着他,笑道:“父皇,恰恰相反,建设成本中,在占用百姓农田方面的投入成本反而不大。”

  朱元璋、朱标不由挑眉。

  怎么可能!

  朱棣解释道:“其实,这是由我们燕华的特殊环境决定的,燕华的商业氛围很浓,经过这些年的宣传,以及实践,百姓都明白一个道理,一条对外畅通,却速度快的运输道路,对他们的农产品,以及村办工厂的工业品的促进作用有多大。”

  “其实,占用百姓农田方面的成本投入,恰恰并不是我们最关心的,相反,如何在满足铁道建设的地理条件基础上,尽可能让铁路覆盖辐射更多农村,才是最让我们头疼的。”

  ……

  吕宋中央地区,修建这条铁道时。

  也有工程队和百姓之间的矛盾。

  但绝不是补偿问题。

  而是,一些村子,知道设计规划中,铁道距离他们村很远,在村长带领下,纠集全村老少,去找施工队理论,要求施工队,更改设计,让铁路经过,或者靠近一些,他们的村子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gie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gie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